老實說看了地圖,第一個有興趣的是二條城。不外乎這裡是宣告大政奉還的場所,也是明治維新的開始,這個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,不是只有影響日本,也影響了他的鄰國~
一間間的日式建築連庭,如數家珍似地告訴遊客,這裡是武士值班的地方、這裡是德川幕府上朝前見百官的地方、宣告大政奉還的大廳、宣布明治維新的大廳。裡頭全不能拍照,印象深刻的,是穿梭在房子迴廊間的時候,木頭的地板會傳來一種悉嗩的聲音,經過迴廊的迴聲,感覺向是從四面八方而來,這是為了防止刺客的設計,一有人踏上走廊,便會驚動屋裡的人。
德川幕府、明治天皇,都在這些迴廊上走動過,在經過多少運籌帷幄之後,年輕的天皇才能使德川家交出政權,一行人緩緩地在這迴廊上移動,天皇坐在上位,等著百官行大禮。
結束了二條城,來到了北野白梅町,也就是北野天滿宮所在。據說這神社就和他的名字一樣,是個賞梅的好地方。我們去的時間是二月初,梅花才正要開~枝頭上滿滿的都是花苞,開不到一成~
北野天滿宮有趣的地方是,我在入口附近的亭子,發現天花板上有好多信徒進獻的畫,許多落款的年代都是一、兩百年前的事~
來日本我常常覺得很奇怪,畫作理的人物穿的衣服常常不怎麼像日本人,而是像古代的中國 |
看起來是術數的內容,左邊第二個在睛明神社好似有看到過 |
射箭中的男子,是文官還是武官? |
來到京都,一定得逛一些寺院。這些寺院,在花季時常常是著名的賞花地點,但由於我們這個季節去既不是賞櫻也不是賞楓,因此重點都放在寺院本身的建築庭院上。Marie沿途一直說我很幸運,到了這些地方都不是人滿為患,終於可以緩緩漫步。
金閣寺是我從決定了日本行後,就很想來的地方。原因倒不是因為著名的金閣寺建築本身,而是我不知怎地一直記得金閣寺有許多中國唐代精美的館藏,現在回想或許是記憶錯誤,總覺得在唐史課堂上似乎看到許多文物不是來自Miho便是金閣寺館藏。
到了金閣寺,老實說有點兒失望,即便是淡季,這裡人還是特別多,大家都擠在這個很厲害的建築前拍照~
聽說,是因為沒有bling bling,我才會如此沒fu~ |
接著是龍安寺,離金閣寺不遠。
龍安寺著名的枯山水:虎與彪的故事 |
龍安寺的枯山水,主題是「虎與彪」的故事。很親切地看到了枯山水的入口擺了宋代筆記小說《癸辛雜識》裡,關於「虎與彪」的一頁:傳說,老虎每生三個孩子,必有一隻為彪,彪性兇殘,會食自己的兄弟,因此老虎母親要時常提防這個彪兒。每次渡河,母虎必先把彪載到對岸,再回來載另一隻小老虎,到了對岸時把彪兒載回來,再換載第三隻小虎,最後才帶彪兒過河。這樣便可以免除彪兒將與自己的兄弟獨處,趁母虎不注意將自己的兄弟給吃了。
這個故事或許有點兒禪意,但因為我沒有頓悟,所以能想到的只有那奔波的母虎好聰明 XD 這大概是我唯一知道什麼是什麼的枯山水,真開心有本《癸辛雜識》在那邊。
|
冬季的龍安寺景色,據說本來也是個賞櫻景點 |
「虎與彪」的第二個有趣的地方,便是這做山水不論從哪個角度看,都只有14顆石頭,但其實它有15顆。解答在此~ |
陶淵明的詩:「而無車馬喧」、「心遠地自篇」、「悠然見南山」知道是哪首了吧!?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