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

2012 蒙古國行紀--蒙古的交通

這篇要來講一下在蒙古國趴趴造的交通工具。

除了烏蘭巴托周圍幾公里是柏油路,蒙古國的道路多半是泥土的。即便是柏油路,也不能維護得太好,越接近烏蘭巴托,柏油路被壓得更壞。

泥土地時常不平,車子在經過特別不平的地方往往會慢下來以減少顛頗,不這麼做的話人是會飛起來的。我們更衰的是,八月初抵達蒙古國,據說遇上了他們難得多雨的夏天,雨下得很大,使得路上泥濘不堪。這樣的交通狀況更是雪上加霜。我想我們到中戈壁省會曼德戈壁走了9個小時的路,和Ger to Ger 介紹發給我們說的4~5個鐘頭差了很多,或許就是路況不好的關係。

我曾看過背包客的遊記說長程巴士並不舒服,但我們2012年這次坐的經驗是還好,我覺得跟新竹跑臺北的新竹客運沒有差很多~
如果你像我們一樣參加Ger to Ger 那勢必要坐到烏蘭巴托發車的長途車。首先,Ger to Ger 的行前說明會絕對要去,他們發的手冊真的好用,除了把長途車站的照片附上去給我們外,後面附了許多蒙古語會話,還分門別類,蒙古人多半英文說得不好,更不會說中文,我們後來沿途仰賴Ger to Ger 這本小冊子溝通方便許多。

坐長途客運,要自己想辦法到客運站,這件事我們是請Guesthouse的人幫忙叫車,到了車站後,得自己找到正確的車子上去~
請把上圖放大。這是蒙古的長途車車票,右上紅色圈起的部分,是要搭乘的車牌號碼,藍色圈起來的是出發時間,綠色的是座位號碼。

事實上,車牌號碼一點用處都沒有,因為發車的車子並不會照著這個牌照號碼來發車,我們在烏蘭巴托往中戈壁時,在長途車站一直找不到對的車牌,我們後頭還跟了也要去曼德戈壁的兩個德國人----他們或許以為我們同樣是黃皮膚的跟當地人比較好溝通,但事情根本不是如此----蒙古人很熱心,知道我們是外國人,還幫我們找了一陣子,最後一個熱心的蒙古阿桑領著我們去了一台車子,說就是這台車,但與車票上的牌照號碼根本不同,就在半信半疑、四處觀望的狀態下,同行的Yvonne去借了旁邊搭車人們的車票來看,找到了跟我們持有一模一樣車票的人,才確定哪台是對的車子。事實上,回程往烏蘭巴托的車子也是如此,車票上的牌照號碼是不可信的,不過綠色圈起來的座位號碼,大家倒是會照著坐,與臺灣新竹客運大家隨便坐的習慣不同。路途中有一度車票會收走,因此車票要保管好,不過之後他們會再發回來,應該理論上是在外頭上自然廁所後要憑票上車,不過司機多半不會看。

路況不佳、語言不通,自己在蒙古國搭車要有心理準備,最好是善用肢體語言多問,我們遇到的蒙古人都很願意幫忙。

在烏蘭巴托市區趴趴造的話,蒙古國是沒有什麼計程車的,他們的計程車,是隨便手伸出去招車來的。大家似乎有種默契,就是搭便車的話是看里程數,因此一旦上了一台車子,要自己看里程數的,我的方式是自己把一開始的里程數記下來,最後再看他說的里程數是不是跟我看的一樣,最好是一開始就跟他覆誦一遍開始的里程數,或是直接請他歸零。我們最後一天在烏蘭巴托「請」一個人在我們去甘丹寺,最後他收的價碼是3250圖 /km,我沒有跟他殺價,在這裡也提供給大家參考。

烏蘭巴托趴趴造的另一種方式就是坐公車,怎麼知道要坐哪一台呢?我一向秉持著「路就長在嘴上」的原則,通常是我指著大雅出版「蒙古國」上的景點,因為這本書上的景點名稱都有附蒙文,然後當地人就會比手劃腳地告訴我們在哪搭車。搭公車一次要付400圖,非常便宜,上車後會有車掌小姐來跟你收錢,並且給你一張小小的票,這是跟臺灣不一樣的地方。
我們在翟山的時候遇到的難題,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下車。後來有一度幾乎整車的人都在指方向告訴我們在哪下車,蒙古人的熱心,嗯。

如果是跟當地的旅行社安排的行程,比較可能是吉普車趴趴造,這樣就沒有自己搭長途客運的焦慮問題。不過,因為路況不好,吉普車也是很晃的,如果平常就很會暈車的人,要備妥暈車藥。
蒙古國的車子很有趣,有的是右駕,有的是左駕,但道路設計是右駕,他們都很ok~ 據說右駕左駕的問題是要看哪一國生產的車子為主。蒙古國主要是日系或俄系的車子,無論如何都很顛頗~
中戈壁 Sanjo 的車子是左駕
這是我們秘史行程的吉普車,高級多了,是右駕。

總括來說,蒙古國的交通概況其實並不好,鄉間的道路都不是柏油路,使通車的時間耗上許多,首都烏蘭巴托幾乎24小時都在塞車,通常在烏蘭巴托市區趴趴造,都要做好會塞車的心理準備。2012年8月我來到這個國家,感覺上這裡還需要很多建設,而這些建設將會以烏蘭巴托為中心漸漸擴散出去,三五年內,與建設、土木相關的錢在蒙古國應該挺好賺的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