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剛見面的時候,她看我們大家手上都有一本Jack Weatherford(以下稱魏澤福)的《成吉思汗》,她告訴我們,她認識這個作者,且魏澤福現在正在烏蘭巴托。魏澤福為了這本研究,連續七年來蒙古國過暑假作田野,此後他在烏蘭巴托買了間房子,每年都來蒙古過夏天。她告訴我們,這本書
《成吉思汗》的致謝詞,上面有Munya的名字,叫我們找出來。結果我們在時報出版的這個版本東翻西翻,怎麼翻都沒有致謝詞,可能是翻譯的時候編輯把致謝詞整個拿掉了。Munya為此還很不高興,說她要去跟
魏澤福 告狀。 XD
Munya是個充滿感情的人,她自述近一兩年開始信奉薩滿教,對天地、能量一類的話題很有興趣。Munya也是個愛國者,她非常驕傲地告訴我們,她的兩個兒女都和她一樣是愛國者,無論是誰,只要是表現出愛蒙古國、喜歡蒙古國的樣子,她都會很高興。因此當Louiz告訴她,曾在臺灣學過古蒙文,會一點蒙文拼音,Munya就非常喜歡Louiz,因為她本人不會古蒙文,雖然她很想學,但她自稱學不起來,真的很難。
真是一本十分好看的書,由蕭啟慶老師寫推薦序。魏澤福書裡描述著成吉思汗的幾個女兒和媳婦們,在成吉思汗在世時協助管理各地的國度,至邊境部族和親牢固外交,使東征西討的成吉思汗無後顧之憂。魏澤福非常會說故事,他筆下的蒙古草原充滿感情,如果我在出發前就讀過他的書,我想我會不只在孩子的敖包落淚。無怪乎Louiz聽著傳統音樂會落淚。
車子一路顛頗回烏蘭巴托,我居然也車上把這本書讀完了,當Louiz和大頭討論見到魏澤福要問他什麼問題,並且問我要問什麼?我的回答是:「我只要一睹他的丰采,就心滿意足了。」
為了這次會面,司機Ganaa也去烏蘭巴托的書店買了一本他的書。Munya在書店裡找到了英文版的《成吉思汗》,裡頭致謝詞果然有Munya的名字,Munya十分滿意,說臺灣的編輯差點讓她變成 lier。XDD
我沒有他的書,也不想在書店買英文版,只是看到了一冊很有意思的明信片,心想讓魏澤福在上面簽名,Munya看了說我買到了好東西,那是名畫「蒙古人的一天」,在蒙古國是一幅很著名的圖畫,原圖很大張,只是我手裡的明信片是將原圖切成小片裝訂,我要請魏澤福挑一張他喜歡的來簽名。我們也買了束花去給魏澤福的妻子。終於,我們到了他家門口。
魏澤福非常健談,說話語氣很溫和,他問我們去了哪些地方,也問Louiz的碩論研究。我對這位學者的印象非常深刻也非常好,他是個很溫情的人,他的家中收藏許多蒙古文化相關的東西:這幅畫是博格汗八世,你們去過了他的冬宮嗎?這幅畫是蒙古第一輛車、這扇窗子可以看烏蘭巴托的夜景。他一一指給我們看。
儘管他的妻子病得很重,幾乎無法識人,他還是帶我們去見躺在病榻上的妻子,似乎是讓她保有正常社交生活似的,一一介紹我們給他妻子認識,問他妻子要不要來客廳加入我們的話題,非常溫柔地給她我們送的白色玫瑰: "See? How lovely!"
我們詢問了魏澤福對成吉思汗出生地的看法。魏澤福非常謙虛地說,他只是個人的臆測,他認為應該是賓德爾的那個比較像,但達達勒的那個地點,他推測應該和成吉思汗的先祖「 孛端察兒 」有關。(註1) 當然各地都想要成為成吉思汗出生地,這件事並沒有一定的答案,但是,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在額嫩河邊出生的,那些湧泉湖泊,必定是成吉思汗飲過的水,他覺得無論如何我們去到那附近,對追尋成吉思汗的步伐,都很有意義。
我們也問他,怎麼會想到要作蒙古史研究?他說,他就是喜歡,喜歡一個什麼事情很難說出確切的理由。不過他當初在蒙古田野的時候,他就打定主意作的是「蒙古的研究」,關於成吉思汗的疆域,中國的、中亞的和歐洲的,他說就留給別的學者,他只專心作蒙古這塊。當我問他接下來的寫作計畫是什麼,他告訴我們,他最近沒別的寫作計畫了,他要專心陪他臥病的妻子。
也聊了一些別的事情,包括Munya跟他歡說要他去研究薩滿,魏澤福有點含蓄地說,說成吉思汗殺過薩滿,成吉思汗禁止人喝酒,但薩滿卻在儀式裡喝個不停,這點他對薩滿感到有些警覺。
當Louiz問他,平常他作研究時,喜歡聽什麼音樂給他靈感?魏澤福居然拿出了好幾片CD,他介紹其中一片,說是蒙古當地交響樂團為了成吉思汗作的,裡面針對成吉思汗的故事人物作了很多首短歌,他還放了他最喜歡的一段,是描寫訶額倫的,非常輕柔的音樂。他說,我們在讀文獻的時候感覺上訶額倫是堅強的母親,但這音樂帶給人的印象卻不是母親,而是個溫柔如水的少女。他居然一人送我們一片,開心地指著CD上面的一個圖騰,說這個圖騰是他提供的。還多送了Luoiz幾片其他的,說叫我們回去自己分享。
最後,我們要離去前,進去房裡和他妻子say good-bye 的時候,他拿出梳妝台上的一張舊照片,問我:「我給妳看過這個嗎?」那是一張黑白照,一個70年代入時打扮的漂亮女生,仰著頭向上看,「這是我漂亮的妻子。」他說。我們都驚嘆,so pretty!! 好像電影明星啊!魏澤福彎身去親了一下臥病在床的、早就不識事的那位老婆婆:「You're always my pretty girl~」
Jack Weatherford,來蒙古國觀光的人們,人手一本他的書的人類學者,當年他為了成吉思汗研究,弄得傾家蕩產,在外蒙古還是共產時代、外國人很難進入的年代,他就進出蒙古六七次,書成後他找不到人願意出版,最後好不容易出版了,一夕成名,現在他每天守護他的妻子,每年帶著病重的妻子,到烏蘭巴托這個地方待上幾個月,見見老朋友。他握著Louiz的手,情深意重地說,妳們這一代是新的一代,現在進出蒙古、到蒙古各地研究,已經不用繁複的申請了,妳們必定可以做出更好的研究。
就是這樣溫情的、謙虛的人,才能寫出那樣感動人心的好書,才能寫出即便路程顛頗到屁股都快開花、手捧著書晃得我眼睛快脫窗,我還是死盯著的動人故事。現在世界各地的人上網google成吉思汗的資料,就是魏澤福的書,而他,正陪著他心愛的老婆,一如鐵木真心繫孛兒帖一般。婚姻常有的「永無二心,永遠照顧彼此」的誓言,身為一個學者即使放下研究,也必須遵守。這個年代的人多少能做到呢?
我們離開了魏澤福的家,心想蒙古這塊土地的男人真的讓我印象深刻:中戈壁的大漠大漢Sanjo,另一個是蒙古國的異國人魏澤福。
(註1):孛端察兒的故事,在《蒙古秘史》的第22~39節。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是在往中戈壁的長途車上,馬上分享給旁邊的伙伴,因為我覺得這是秘史裡頭很好看的故事。
孛端察兒是鐵木真所屬孛兒只斤氏的先祖,他有五個兄弟。秘史上說孛端察兒為人很安靜,因此他的四個哥哥都以為他是傻子。當他們的母親去世之後,四個哥哥開始分他們的「牲畜食物」,「因為孛端察兒愚弱,不當作親人,沒有給他一份。」
孛端察兒既不被哥哥們當作親族,就說:「還在這裡作什麼?」就騎上一匹背上有鞍瘡,禿尾巴黑脊梁的青白馬:「死就死,活就活吧!」就順著額嫩河,放馬奔馳而去。(《蒙古秘史》第24節)
孛端察兒離開哥哥們後,在巴勒諄阿刺勒這地方住下。他捉了一隻黃鷹雛鳥,自此打獵養活自己,將黃鷹養大後,他就放黃鷹放出去。由此可見,孛端察兒並不愚笨。
春天到了,在野鴨來的季節,孛端察兒把他的黃鷹餓著放出去,捉來野鴨和雁,掛在枯樹上,枯樹都臭了。(《蒙古秘史》第27節)
p.s這也是本人很喜歡秘史敘述的一個段落,枯樹都臭了,表示他獵了太多吃不完,是個很棒的獵人。
後來他居住的地方來了一些人民,孛端察兒和他們和平共處,白天他放黃鷹出去,晚上去這些人裡頭要酸馬奶子吃,人們和他要黃鷹,他也不給,「那些百姓沒有問孛端察兒是誰,屬於何族,是幹什麼的;孛端察兒也沒有問那些百姓是什麼百姓,彼此往來。」
有一天,孛端察兒的哥哥沿著額嫩河找傻弟弟來了,孛端察兒沒有和百姓們道別,就跟著哥哥策馬放著小跑回去。在沿途上,孛端察兒一邊策馬小跑,一邊跟哥哥說:「哥哥!哥哥!身子有頭,衣裳有領才好吧!」
起初他哥哥沒理他,反正他是個傻弟,但孛端察兒不斷喊著同一句話,使哥哥終於把馬調了頭,問他:「方才你也這麼說,是要講什麼啊?」
於是孛端察兒說:「剛才在統格黎克小河那裡的百姓,是沒有大小好歹,不分頭蹄,沒有頭腦管束,容易對付的百姓。我們去擄掠他們吧!」(《蒙古秘史》第35節)
就這樣,孛端察兒獻計,回到他們兄弟的營盤,以孛端察兒為前鋒,果然回去統格黎克小河擄掠了那些無人管束的百姓,有了人煙牲畜,自此五個兄弟各自成一氏族,孛端察兒這支便是孛兒只斤氏,也就是鐵木真的氏族。
這就是噯噯內含光的,孛端察兒的故事。魏澤福說推測達達勒這個地方與孛端察兒有關,或許達達勒正是五兄弟的的營盤所在。蒙古族上古時期原本是住在西伯利亞森林區的民族,其後沿著額嫩河往南遷徙,這個故事也看出了這個遷徙的趨勢。
探險隊所遇到的達達勒老人,他家世代看守的,說不定並不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,而是孛端察兒,這位孛兒只斤氏的先祖的營盤。
Louiz在旅途中談到她對蒙古的感情,她告訴Munya,曾經聽蒙古的傳統音樂聽到淚流滿面。當天晚上我們在巴顏郭勒營地,Munya告訴我們,她決定帶我們去見魏澤福 。Munya說,她一直很不想「用Jack來做生意」,因為Jack是她的朋友,她帶隊這麼多年來,只有一票美國人非常堅持要她帶去見
魏澤福 ,我們是她第一次想主動帶去的人。因為:
1. Louiz 的碩論是關於元代后妃,Munya經過她家薩滿的告知,她的先祖是住在濶濶海子的皇后。
2. 這幾年從臺灣去的觀光客變多了,她覺得這是"mean something"
3. 我們這票人有臺灣人不算,還有中國大陸來的,臺灣人和大陸人聚在一起且相處很和睦,她覺得非常特別。
4. 我想主要是Luoiz有夠愛蒙古感動了她。 XD
5. 她和魏澤福 也很久沒見了,
魏澤福在上次美國人來訪時告訴她,希望Munya多帶些訪客去找他,他很想念Munya這個老朋友。
大頭本來是8/15晚上的飛機回北京,但因為Munya說8/15晚上回烏蘭巴托要帶我們見魏澤福 ,她一咬牙也把機票給延了,多花了人民幣幾千塊,Munya知道了這件事,感動地抱著大頭:"Yes! Money is not important!"
就這樣,今天的行程,賓德爾的迭里溫孤山後,我們準備要開長長的路程回烏蘭巴托。在營地外的草地,等大家上廁所的同時,翻開了Louiz帶來魏澤福的另一本書《成吉思汗的女兒們》,事實上,在此之前我並沒有看過魏澤福的任何一本書,不過,我才看了前三頁,就牢牢被吸引住了。
真是一本十分好看的書,由蕭啟慶老師寫推薦序。魏澤福書裡描述著成吉思汗的幾個女兒和媳婦們,在成吉思汗在世時協助管理各地的國度,至邊境部族和親牢固外交,使東征西討的成吉思汗無後顧之憂。魏澤福非常會說故事,他筆下的蒙古草原充滿感情,如果我在出發前就讀過他的書,我想我會不只在孩子的敖包落淚。無怪乎Louiz聽著傳統音樂會落淚。
車子一路顛頗回烏蘭巴托,我居然也車上把這本書讀完了,當Louiz和大頭討論見到魏澤福要問他什麼問題,並且問我要問什麼?我的回答是:「我只要一睹他的丰采,就心滿意足了。」
為了這次會面,司機Ganaa也去烏蘭巴托的書店買了一本他的書。Munya在書店裡找到了英文版的《成吉思汗》,裡頭致謝詞果然有Munya的名字,Munya十分滿意,說臺灣的編輯差點讓她變成 lier。XDD
我沒有他的書,也不想在書店買英文版,只是看到了一冊很有意思的明信片,心想讓魏澤福在上面簽名,Munya看了說我買到了好東西,那是名畫「蒙古人的一天」,在蒙古國是一幅很著名的圖畫,原圖很大張,只是我手裡的明信片是將原圖切成小片裝訂,我要請魏澤福挑一張他喜歡的來簽名。我們也買了束花去給魏澤福的妻子。終於,我們到了他家門口。
魏澤福非常健談,說話語氣很溫和,他問我們去了哪些地方,也問Louiz的碩論研究。我對這位學者的印象非常深刻也非常好,他是個很溫情的人,他的家中收藏許多蒙古文化相關的東西:這幅畫是博格汗八世,你們去過了他的冬宮嗎?這幅畫是蒙古第一輛車、這扇窗子可以看烏蘭巴托的夜景。他一一指給我們看。
儘管他的妻子病得很重,幾乎無法識人,他還是帶我們去見躺在病榻上的妻子,似乎是讓她保有正常社交生活似的,一一介紹我們給他妻子認識,問他妻子要不要來客廳加入我們的話題,非常溫柔地給她我們送的白色玫瑰: "See? How lovely!"
我們詢問了魏澤福對成吉思汗出生地的看法。魏澤福非常謙虛地說,他只是個人的臆測,他認為應該是賓德爾的那個比較像,但達達勒的那個地點,他推測應該和成吉思汗的先祖「 孛端察兒 」有關。(註1) 當然各地都想要成為成吉思汗出生地,這件事並沒有一定的答案,但是,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在額嫩河邊出生的,那些湧泉湖泊,必定是成吉思汗飲過的水,他覺得無論如何我們去到那附近,對追尋成吉思汗的步伐,都很有意義。
我們也問他,怎麼會想到要作蒙古史研究?他說,他就是喜歡,喜歡一個什麼事情很難說出確切的理由。不過他當初在蒙古田野的時候,他就打定主意作的是「蒙古的研究」,關於成吉思汗的疆域,中國的、中亞的和歐洲的,他說就留給別的學者,他只專心作蒙古這塊。當我問他接下來的寫作計畫是什麼,他告訴我們,他最近沒別的寫作計畫了,他要專心陪他臥病的妻子。
也聊了一些別的事情,包括Munya跟他歡說要他去研究薩滿,魏澤福有點含蓄地說,說成吉思汗殺過薩滿,成吉思汗禁止人喝酒,但薩滿卻在儀式裡喝個不停,這點他對薩滿感到有些警覺。
當Louiz問他,平常他作研究時,喜歡聽什麼音樂給他靈感?魏澤福居然拿出了好幾片CD,他介紹其中一片,說是蒙古當地交響樂團為了成吉思汗作的,裡面針對成吉思汗的故事人物作了很多首短歌,他還放了他最喜歡的一段,是描寫訶額倫的,非常輕柔的音樂。他說,我們在讀文獻的時候感覺上訶額倫是堅強的母親,但這音樂帶給人的印象卻不是母親,而是個溫柔如水的少女。他居然一人送我們一片,開心地指著CD上面的一個圖騰,說這個圖騰是他提供的。還多送了Luoiz幾片其他的,說叫我們回去自己分享。
最後,我們要離去前,進去房裡和他妻子say good-bye 的時候,他拿出梳妝台上的一張舊照片,問我:「我給妳看過這個嗎?」那是一張黑白照,一個70年代入時打扮的漂亮女生,仰著頭向上看,「這是我漂亮的妻子。」他說。我們都驚嘆,so pretty!! 好像電影明星啊!魏澤福彎身去親了一下臥病在床的、早就不識事的那位老婆婆:「You're always my pretty girl~」
Jack Weatherford,來蒙古國觀光的人們,人手一本他的書的人類學者,當年他為了成吉思汗研究,弄得傾家蕩產,在外蒙古還是共產時代、外國人很難進入的年代,他就進出蒙古六七次,書成後他找不到人願意出版,最後好不容易出版了,一夕成名,現在他每天守護他的妻子,每年帶著病重的妻子,到烏蘭巴托這個地方待上幾個月,見見老朋友。他握著Louiz的手,情深意重地說,妳們這一代是新的一代,現在進出蒙古、到蒙古各地研究,已經不用繁複的申請了,妳們必定可以做出更好的研究。
就是這樣溫情的、謙虛的人,才能寫出那樣感動人心的好書,才能寫出即便路程顛頗到屁股都快開花、手捧著書晃得我眼睛快脫窗,我還是死盯著的動人故事。現在世界各地的人上網google成吉思汗的資料,就是魏澤福的書,而他,正陪著他心愛的老婆,一如鐵木真心繫孛兒帖一般。婚姻常有的「永無二心,永遠照顧彼此」的誓言,身為一個學者即使放下研究,也必須遵守。這個年代的人多少能做到呢?
我們離開了魏澤福的家,心想蒙古這塊土地的男人真的讓我印象深刻:中戈壁的大漠大漢Sanjo,另一個是蒙古國的異國人魏澤福。
(註1):孛端察兒的故事,在《蒙古秘史》的第22~39節。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是在往中戈壁的長途車上,馬上分享給旁邊的伙伴,因為我覺得這是秘史裡頭很好看的故事。
孛端察兒是鐵木真所屬孛兒只斤氏的先祖,他有五個兄弟。秘史上說孛端察兒為人很安靜,因此他的四個哥哥都以為他是傻子。當他們的母親去世之後,四個哥哥開始分他們的「牲畜食物」,「因為孛端察兒愚弱,不當作親人,沒有給他一份。」
孛端察兒既不被哥哥們當作親族,就說:「還在這裡作什麼?」就騎上一匹背上有鞍瘡,禿尾巴黑脊梁的青白馬:「死就死,活就活吧!」就順著額嫩河,放馬奔馳而去。(《蒙古秘史》第24節)
孛端察兒離開哥哥們後,在巴勒諄阿刺勒這地方住下。他捉了一隻黃鷹雛鳥,自此打獵養活自己,將黃鷹養大後,他就放黃鷹放出去。由此可見,孛端察兒並不愚笨。
春天到了,在野鴨來的季節,孛端察兒把他的黃鷹餓著放出去,捉來野鴨和雁,掛在枯樹上,枯樹都臭了。(《蒙古秘史》第27節)
p.s這也是本人很喜歡秘史敘述的一個段落,枯樹都臭了,表示他獵了太多吃不完,是個很棒的獵人。
後來他居住的地方來了一些人民,孛端察兒和他們和平共處,白天他放黃鷹出去,晚上去這些人裡頭要酸馬奶子吃,人們和他要黃鷹,他也不給,「那些百姓沒有問孛端察兒是誰,屬於何族,是幹什麼的;孛端察兒也沒有問那些百姓是什麼百姓,彼此往來。」
有一天,孛端察兒的哥哥沿著額嫩河找傻弟弟來了,孛端察兒沒有和百姓們道別,就跟著哥哥策馬放著小跑回去。在沿途上,孛端察兒一邊策馬小跑,一邊跟哥哥說:「哥哥!哥哥!身子有頭,衣裳有領才好吧!」
起初他哥哥沒理他,反正他是個傻弟,但孛端察兒不斷喊著同一句話,使哥哥終於把馬調了頭,問他:「方才你也這麼說,是要講什麼啊?」
於是孛端察兒說:「剛才在統格黎克小河那裡的百姓,是沒有大小好歹,不分頭蹄,沒有頭腦管束,容易對付的百姓。我們去擄掠他們吧!」(《蒙古秘史》第35節)
就這樣,孛端察兒獻計,回到他們兄弟的營盤,以孛端察兒為前鋒,果然回去統格黎克小河擄掠了那些無人管束的百姓,有了人煙牲畜,自此五個兄弟各自成一氏族,孛端察兒這支便是孛兒只斤氏,也就是鐵木真的氏族。
這就是噯噯內含光的,孛端察兒的故事。魏澤福說推測達達勒這個地方與孛端察兒有關,或許達達勒正是五兄弟的的營盤所在。蒙古族上古時期原本是住在西伯利亞森林區的民族,其後沿著額嫩河往南遷徙,這個故事也看出了這個遷徙的趨勢。
探險隊所遇到的達達勒老人,他家世代看守的,說不定並不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,而是孛端察兒,這位孛兒只斤氏的先祖的營盤。